延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中共延边州委 延边州人民政府 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

时间:2021-04-21 10:00:01 来源:延边新闻网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发〔2020〕30号)、《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吉发〔2021〕6号)精神,结合延边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为延边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州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落实州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责任。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

——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对脱贫县(市)、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志智双扶”,发扬农民首创精神,尊重农民意愿,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

——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

员社会力量参与,更好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三)目标任务。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要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根据接续发展需要,做好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工作的有效衔接,从重点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四)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压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分工责任。继续保持帮扶资源、力量不减。切实加强资金监管、成效监管、作风监管。对现有帮扶政策进行分类梳理,做好相关延续、优化、调整工作,确保政策连续性。进一步优化产业、就业、创业等发展类政策。普惠性政策向有实际困难脱贫人口适度倾斜,重点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保持低保、特困供养等兜底救助类政策继续稳定。(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财政局、州纪委监委、州委组织部、州民政局、州农业农村局、州人社局、州教育局、州卫健委、州医保局、州住建局、州水利局等)

(五)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明确监测对象,主要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确定监测标准,主要监测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并实行定期检查、动态管理,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实行监测联动,建立健全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以县(市)为单位,通过农户主动申请、乡村干部走访排查、相关行业部门筛查、大数据比对等途径,及时发现和动态核查易返贫致贫人口。落实帮扶措施,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因素,分层分类纳入帮扶,进一步强化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社会帮扶、“一事一议”等帮扶措施,做到精准帮扶。(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农业农村局、州教育局、州卫健委、州医保局、州住建局、州水利局、州应急局、州人社局、州民政局等)

(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坚持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推进机制,持续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强化控辍保学,做好跟踪帮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做好脱贫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宣传、动员、引导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强化脱贫户住房安全日常管护、排查监测、动态处置工作,以县(市)为单位,设立脱贫户住房安全保障专项基金,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完善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护长效机制,落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个责任”“三项制度”,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卫健委、州医保局、州住建局、州水利局、州扶贫办等)

(七)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以集中安置区为重点,落实就业、产业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等扶持政策,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深入开展就业专项帮扶,不定期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对有培训意愿的脱贫人口实施就业技能培训,促进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实现就业。推动政府投资、以工代赈、公共管理服务项目定向吸纳搬迁群众,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困难搬迁人员。统筹发展特色种养加、生态林果、休闲旅游等产业。全面落实属地化管理,加快完善一体化、均等化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新老居民融合交往、共建美好家园。(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扶贫办、州农业农村局、州人社局、州林草局、州文广旅局等)

(八)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摸清脱贫攻坚以来使用各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社会帮扶等投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分类建立资产台账,完成确权登记工作。公益性资产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财政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审计局等)

三、聚力做好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九)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以脱贫县(市)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强化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并推动现有扶贫产业融入当地乡村特色产业总体布局,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落实好全省十大产业集群政策,发展壮大延边黄牛、食药用菌、绿色有机稻米、中草药等具有延边特色的特色产业,注重产业后续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和田头市场建设,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构建稳定的产销关系。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继续优先支持脱贫县(市),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将产业发展指导员转为乡村振兴指导员,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商务局、州科技局、州市场监管局、州扶贫办、州供销社、州发改委、州自然资源局等)

(十)持续推进消费帮扶。加大消费帮扶宣传力度,健全农产品认定、监管和退出机制,在产品推广、动态管理和社会监督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带动增收效果。总结与宁波消费帮扶经验,面向全国拓展消费区域。打造延边扶贫产品品牌,积极推进消费扶贫专柜、专区和专馆建设。做好“832”销售平台对接、宣传工作,鼓励动员各级预算单位带头参与消费帮扶。构建消费帮扶产品进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社区、商超的“六进”集采直销模式;建立政府、企业、市场联动,域内域外互动,线上线下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消费帮扶格局。(责任单位:州发改委、州商务局、州扶贫办、州农业农村局、州市场监管局、州财政局、州供销社等)

(十一)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结合脱贫劳动力特点,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对接市场用工需求,做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持续帮扶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围绕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工作,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吸纳就业,促进增收。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将符合认定条件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扶贫车间纳入统一管理,积极吸纳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工作。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有条件的县(市),鼓励推广“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模式,强化公益岗位的监督管理。(责任单位:州人社局、州扶贫办、州发改委、州农业农村局、州水利局、州林草局、州交通运输局、州住建局、州供销社等)

(十二)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工作。推进脱贫县(市)“四好农村路”建设,重点实施通村入屯、加宽改造、提档升级、成片联网、打通“断头路”等五项工程;推动乡镇通三级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自然屯通硬化路;支持建设一批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实现具备条件的重点工业园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4A级及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有等级公路连接。提升农村用水保障水平,以建设农村防洪、灌溉等工程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微结合、骨干和田间衔接、长期发挥效益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支持脱贫地区电网建设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进一步优化升级农村电网,推动城市供气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构建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加强县级农村物流中心、乡镇运输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住建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利局、州商务局、州发改委、延边供电公司、州邮政管理局等)

(十三)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强化脱贫地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相应职业教育。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应助尽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脱贫县(市)积极争取更多省属公费师范生计划和特岗计划。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继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条件,落实三级医院对口帮扶政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县强乡活村稳”分级诊疗体系,持续提高县级医院诊疗能力。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保障长效机制。改善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切实提高农民就近就便享受公共服务和实现社会源头治理的能力水平。(责任单位:州教育局、州卫建委、州住建局、州民政局、州供销社等)

四、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十四)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社、住建、医保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早消除。(责任单位:州民政局、州扶贫办、州教育局、州人社局、州社保局、州住建局、州医保局等)

(十五)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继续加强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将低收入家庭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过渡期内原有扶贫项目保底收益不计入低保家庭收入。落实农村低保渐退和支出核减政策,并实行年度动态管理。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低保标准的1.3倍。统筹社会救助资源,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分类分层及时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应救尽救。加强临时救助,在乡镇(街道)建立备用金制度,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责任单位:州民政局、州残联、州医保局、州卫健委、州教育局、州住建局、州人社局等)

(十六)合理确定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个人参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资助政策,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统筹提高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重点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三重保障制度综合减负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有困难的脱贫人口,延续脱贫攻坚期内形成的“一事一议”机制。探索通过商业健康保险,实现对脱贫人口目录外医疗费用保障待遇的过渡衔接。(责任单位:州医保局、州财政局等)

(十七)完善养老保障、儿童及残疾人关爱服务。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脱贫人口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困难群体,继续由地方政府按规定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强化县乡两级养老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2022年底前每个县(市)至少建有1所收住特困失能人员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不断提升关爱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走访探视、照料服务。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基本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州人社局、州民政局、州残联等)

(十八)兜住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责任单位:州民政局等)

五、着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十九)落实集中支持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定期监测评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4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市),落实好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集中支持政策,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财政局、州金融办、州自然资源局、州人社局、州委组织部、州交通运输局、州住建局、州教育局、州卫健委、州医保局、州民委、州发改委、人行延边中支、延边银保监分局等)

(二十)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持续助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坚持试点先行,强化要素保障、社会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发展产业项目,培育边境市场主体,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重大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利用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稳定的来源收入,留住人、吸引人。(责任单位:州农业农村局、州扶贫办、州民委、州财政局、州发改委、州自然资源局、州文广旅局、州人社局、州委组织部等)

(二十一)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和村发展水平。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乡镇,州级层面给予倾斜支持,推动完善基础设施,壮大产业规模,增强经济实力。滚动实施脱贫村整村推进建设,全面分析域内脱贫村情况,准确掌握各村短板弱项,统筹规划帮扶脱贫村发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行的原则,按照省里每年确定的脱贫村给予集中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可对脱贫人口较多的村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协同推动共同富裕。(责任单位:州扶贫办等)

六、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

(二十二)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用好中央和省财政支持资金政策,合理确定州、县(市)两级财政投入规模,确保投入力度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相适宜。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适当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偿还。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通过现有资金支出渠道支持。过渡期前3年,脱贫县(市)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其他县(市)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在支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过程中,落实好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保障作用;确保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落实到项目,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落实现有财政相关转移支付继续倾斜支持脱贫地区政策。按照国家要求,调整优化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过渡期内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州财政局、州扶贫办、州发改委、州税务局等)

(二十三)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现有再贷款帮扶政策在展期期间保持不变。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解决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难题。对有较大贷款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鼓励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加大对脱贫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接续对脱贫户实施“6+N+1”产业收入保险。鼓励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创新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金融产品。落实农产品期货期权和农业保险联动政策。在脱贫地区继续实施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推动企业借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发行公司债券等,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责任单位:州金融办、州财政局、州扶贫办、州人社局、人行延边中支、延边银保监分局等)

(二十四)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一定比例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发展用地,过渡期内继续专项安排脱贫县(市)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指标不得挪用;汪清县(原省深度贫困县)计划指标不足的,由省协调解决。对脱贫县(市)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交易政策,推动汪清县(原省深度贫困县)开展跨省域调剂。(责任单位:州自然资源局、州农业农村局等)

(二十五)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和省培计划、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银龄讲学计划、脱贫县(市)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优先满足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鼓励和引导到基层从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开展“组团式”帮扶活动,每年从州及以上企事业单位按需精准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县乡基层开展为期2年的帮扶工作。扎实开展“基层人才学历提升计划”,推荐选拔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免费开展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落实“订单农科生培养计划”,为艰苦边远地区特别是脱贫地区乡镇“订单式”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原国贫县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优先支持脱贫县(市)面向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市)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支持和鼓励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保障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继续加大脱贫地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流动,在县级及以下企事业单位签订长期合同的硕博人才可按条件申请认定副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对县级及以下学校教师职称评审不作论文、课题项目等硬性要求,长期在乡镇以下一线教学的农村教师符合认定条件的可不占单位岗位核定职数直接认定高级教师职称。(责任单位:州人社局、州委组织部、州教育局、州卫健委、州农业农村局等)

(二十六)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全面梳理脱贫攻坚期间出台的扶持政策,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需要,精准分类处置州县两级出台的各类帮扶政策,切实做到稳妥、有序、平稳过渡。巩固“一张网”兜底扶贫保障成果。调整优化“扶困贷”机制。县域内乡镇、村之间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继续坚持县乡村三级按需统筹产业收益金政策。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继续实施“差异化”“参与式”“奖勤型”收益分配模式。健全鼓励扶持新型带贫经营实施主体若干优惠政策。完善帮扶部门单位结余资金投入帮扶村政策。进一步规范引导农村老人子女主动履行赡养义务,树立尊老爱老社会风气。县(市)和州直部门制定的其他有关政策,按照“谁制定、谁负责”原则,在过渡期内切实做好衔接工作。(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委政研室、州社保局、州民政局、州财政局、州农业农村局等)

七、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十七)做好领导体制衔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以“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方式,明责任、定任务、促落实,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继续坚持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驻村干部党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州县两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委农办、州委组织部等)

(二十八)做好工作体系衔接。推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适应。县(市)要调整优化在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工作指挥体系,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落实联系指导州县乡村工作机制,配合做好省级领导包保州县工作,继续实行州级现职领导联系指导县(市),州县直部门(单位)继续包保帮扶脱贫村。结合村级“换届”,持续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继续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选派第一书记,并视情况选派驻村工作队,贯彻落实过渡期驻村工作管理办法。常态化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委农办、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等)

(二十九)做好社会力量帮扶衔接。巩固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落实原有援建资金项目形成资产的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帮扶作用持续长久。健全完善社会帮扶资金物资管理制度。依托与宁波对口合作机制,持续开展产业合作、人才交流、海洋经济、开发开放等方面工作。大力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协调推进中央单位、央企、国企、军警部队健全完善定点帮扶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大力开展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各类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志愿帮扶活动,加强引导和管理,提高帮扶效能。(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发改委、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州委统战部、州工商联、州总工会、共青团延边州委、州妇联、州民政局等)

(三十)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以实施乡村振兴规划为引领,统筹编制实施各级各部门具体发展规划,推动项目建设和工作举措落实。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规划。将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委农办、州发改委等)

(三十一)做好考核机制衔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围。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情况后评估。衔接做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责任单位:州扶贫办、州委农办、州委组织部、州纪委监委、州发改委、州人社局等)

来源:延边新闻网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