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建州70年来,延边电网从弱到强,电力供应从有到优——“点亮”百姓生活 “引擎”社会发展

时间:2022-07-08 13:46:48 来源:延边新闻网

分享到:

“在别人眼里,这仅仅是一本工作记录,但在我心里,它是一部延边电力发展史。”7月1日,在国网延边供电公司明亮的会议室里,从电力工程师岗位退休20多年的杨连德老人手里拿着一本工作日志,带着记者一同回顾建州以来延边电网从弱到强、电力供应从有到优的发展历程。

1966年,26岁的杨连德成为延边电业局试验所的一名技术员,从入职那天起,所有工作和延边电网发生的变化,他都会认认真真地记到本子上,一直坚持到退休。

杨连德告诉记者,建州初期,延边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110千伏,66千伏及以上线路共11条,总长422.26千米,66千伏及以上变电站6座,变压器17台,总容量3.4万千伏安。电力总体规模不大,而且存在技术落后、供应能力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当时,延吉市的农村还没有通电,仅市区和郊区有电。

为提升电力供应,1967年4月,榆树川发电厂开始筹建,1970年10月3日,第一台12000千瓦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后续共投产3台机组,装机容量达到49000千瓦,初步缓解了延边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但延边电网依然存在电能质量低、频率不稳定等问题,常年处在低电压状态下运行。供电不可靠,电力设备配置差,极易发生事故跳闸造成大面积停电,仅1978年,配电线路就跳闸211杆次,送电线路跳闸38杆次。

为应对电力紧缺,保护电力设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级政府和电业局成立“三电办”,规定各厂矿企业和用户必须按指标用电,超额就限电,州内各县市厂矿企业采取轮休制度。为避过用电高峰期,老百姓只能早起,在凌晨三、四点钟做饭。电力、电量不足造成频繁拉闸限电,不仅造成巨大的电量损失,还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

社会发展,电力先行。改革开放后,延边电网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5年1月,延东一次变和220千伏镜敦延线建成投运,延边电网正式进入220千伏电压等级时代。1987年11月,延边电网从黑龙江省东部电网解裂运行,通过220千伏蛟敦线正式并入吉林省主网。一年后,珲春发电厂正式并网发电,为延边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1997年12月,二次变实现无人值守,标志着延边电网自动化水平进入新时代。

“1998年开始,我州大力实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电网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进入新世纪,退休后的杨连德依然时刻关心关注延边电网的发展变化。延边的电网网架结构、科技装备以及整体功能全面跨越提升,形成了以500千伏为骨干网架,220千伏双环网覆盖全州8个县(市),基本消除输电瓶颈,农网网架不再薄弱,“低电压”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随着各类发电厂总装机容量的不断攀升,延边的供电量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末,延边电网年售电量达510512万千瓦时,主变容量和年售电量分别比1952年增加3015.4倍和87.6倍。搭上“智能化”列车的延边电网已成为延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你看看,现在家家户户电器满满,随便用、放心用,夜晚的大街小巷更是灯光璀璨,大街上跑的公交车变成电动车,先进的电网,让我们的生活明亮舒适,也让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好!”吹着凉爽的空调,杨连德老人讲述着电网的进步变迁,感叹电力在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延边百姓的感受呢!

——采访手记——

记者跟随杨连德老人的回忆,“走”过延边电力匮乏年代饱受频繁停电之苦的岁月,再到无电人口全部用上电、村村通动力电、清洁供暖……每一步的发展变迁,映射的都是一代又一代电力人,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奋斗征程。70年来,在供电质量不断跃升中,全州百姓的生活质量如同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银线点亮万家灯火,电力托举万民幸福,在愈益完善的电网“引擎”下,延边越来越好。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玉敏 任卫峰

来源:延边新闻网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