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脱贫摘帽特别报道之二】
年年来“新户” 水南村吸引力因何而来?
来到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朝鲜族建筑风格门牌楼格外吸睛。
村中环望,村北侧山上的登山木栈道和山中凉亭颇为秀美,木屋建筑旅游服务中心开门迎客,青瓦白墙的朝鲜族民居整齐划一。围墙上,各类民俗画栩栩如生,产业项目基地红红火火。
水南村,典型的朝鲜族聚居村。初来这里的人,一定不了解。过去,这里一直摘不掉“贫困”这顶帽子。
短短几年,水南村旧貌换新颜,内生动力“增强”,这一切因何而来?7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央网络媒体走进吉林活动前往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在这里探寻“美丽乡村”的蝶变之路。
村子变模样
“过去我来过水南村,感觉不咋样,这次咱来这里玩,进村后完全认不出来了。”站在水南村,来自延吉的金先生和身边同伴分享着这里的今与昔。
蝶变的水南村
游客的感受,折射出水南村之变。
“2000年以前,整个村子都是泥草房,下点雨积点水都进不来人,现在村里还保留了一座老房子供游客参观。”水南村第一书记姜云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介绍村容村貌。
姜云东口中的老房子如今变成了景点
同样,水南村党支部书记罗哲龙在此前接受中国吉林网专访时也提到了过去的水南村。
“以前,水南村是一个人口年龄结构‘老’,村民思想观念‘旧’的村庄,经济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单纯‘靠天吃饭’,村民生活艰苦,增收致富困难,村集体收益差,村内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恶劣。”罗哲龙告诉中国吉林网,水南村是省级贫困村,在2016年之前,村民平均年收入不到2500块钱,农民生活困难,入不敷出,当时百姓都觉得这里没希望了。
人居环境不佳自然引才难,村容村貌差必定阻碍发展。
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罗哲龙也有了“新想法”。
罗哲龙眼中的水南村
“自脱贫攻坚以来,在相关政策支持下,短短几年时间,村里变了样。”罗哲龙介绍,实施了饮水工程、公路水泥堤防公路工程、水田灌溉明函渠道工程、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民生工程项目,全村完成“厕所革命”,卫生厕所改造率达100%,建成民俗展览馆、特色村寨、研学基地等一批农村民俗特色旅游设施。
水南村各项基础设施提升,荣誉也纷至而来。该村相继获得了“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全州十佳魅力乡村”“吉林省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全省文明村”,2016年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
自身“造血”产业赋能
“要脱贫,更要致富!”
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罗哲龙一直记在心中。
为此,他在工作中把破解集体经济“空白”作为重点来抓。
“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我们谋划了一批脱贫攻坚项目。”他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先后建设了食用菌基地、君子兰种植基地等扶贫项目,村集体经济由当初的几万元,现在已经增长到20多万元,扶贫收益达到50余万元。
“我们这里的君子兰花,卖得特别好,现在销售模式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吉林省隆吉花卉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斌告诉中国吉林网,水南村君子兰花卉种植基地,按照每年6%的比例缴纳收益资金,2018年实际缴纳收益资金18万元,辐射水南村贫困户19户31人,人均增收2942元,村集体经济增收8.8万元。
深挖可持续产业项目
此外,一些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也在水南村快速落地。比如把水南村打造成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省大学生学习筑梦实践教育基地、延边州少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与此同时,还与企业合作开发水南村的民俗乡村旅游,这些项目的开展,不但能让水南村脱贫,还能够带领水南村致富奔小康。
在项目发展的带动下,村民获得感满满。
“村民每年都有分红,人均年收入早已‘破万’。”在水南村,提起村里各类产业项目,乡亲们乐得合不拢嘴。
物质生活提高,精神文明同样不能落下。
罗哲龙说,在传承和发展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同时助推旅游经济发展,努力打造“文化水南”,让水南村“更有未来”。
引力增强人才回流
大城市对人才具有天然的吸虹效应。但在水南村,出自本村一些优秀人才,在打拼和历练后,却选择“回家”助力振兴……水南村的新变化,也带来了新磁极。
故乡引力
“现在水南村,每年都能吸引五六户村民落户。”罗哲龙说,还有一些曾经离开家乡的年轻人,也纷纷回来创业,这说明一个问题。家乡发展好了,人才自然归,这个是根本。
金国星的有机蔬菜火了
金国星,水南村返乡创业的代表者。
回到家乡以前,他曾有一份不错工作,在国内一家外资企业,担任人事经理。
“每年都要回到水南村看父母,回来的时候罗书记就跟我提到了返乡的创业的事儿,我琢磨一下,决定回乡做点事。”金国星说,当时看到市场上有机蔬菜比较受欢迎,与镇和村里帮助下,给盖了10个暖棚。
种植结构合理,蔬菜适销对路。首次创业的金国星,在家乡收获了成功。
水南未来令人期待
“现在一年总收入达到六七十万,这里的蔬菜,都走入延吉的大饭店和不少餐厅。”金国星说,期间在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把村民和贫困户招到合作社中来工作,每年给贫困户分1000元。
眼下水南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改变仍在继续,未来令人期待……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贾子尧 摄影 张秋磊 摄像 李昊洋
编辑: 李超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