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延吉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时代志愿服务的基本问题

时间:2022-12-06 14:24:36 来源:延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分享到:

当前,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吉林志愿队伍不断壮大。从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到巾帼志愿者、社区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志愿者年龄层次更加丰富,人员构成更加多元。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全省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万众一心抗疫情”的执着坚守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担当,积极投身抗疫志愿服务之中,为全省疫情防控贡献了志愿力量,光荣而高尚的志愿服务行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良好赞誉。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为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指明了新时代的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夯实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认真厘清新时代志愿服务的三个基本问题。

一、志愿服务是什么

志愿服务是人们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人们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对于志愿服务的认知与理解问题看似老生常谈,但在实践中却发现很多人包括一些志愿者在内并不是完全清楚和能够准确把握,志愿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大多与此相关。

1. 志愿服务不是什么

在回答“志愿服务是什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志愿服务不是什么”。

首先,志愿服务不是赚钱掘金。奉献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服务之所以称之为高尚的事业,正是在于志愿者在不谋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计名利地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因此,志愿服务与赚钱谋生毫不相关,换言之,提供报酬的服务不是志愿服务。

其次,志愿服务不是职业工作。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职业劳动挣得生活成本,而志愿服务是在非本职职责范围内的,即在本职工作之余,利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知识、技能等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业余活动”。因此,个人职业范围内的工作不是志愿服务,拥有职业或一定的收入来源是更好从事志愿服务的基本前提。

最后,志愿服务不能道德绑架。志愿是志愿服务最突出的特色之一,也就是自觉、自愿,没有人强迫,只要你有意愿、有爱心、有时间就可以加入到这项行善立德的社会公益活动之中。同时,志愿服务不仅需要自觉自愿,更要任劳任怨,注重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与志愿服务的持续性。

2. 志愿服务与慈善

志愿服务和慈善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交集同时又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志愿服务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所开展的一种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是出力;而慈善则仅仅是面对贫困弱势群体所开展的转移社会财富的过程,是出钱。志愿服务的领域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基本体现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慈善的领域重在扶贫助弱,是社会保障的一种形式。志愿服务的实质是“劳动”,强调的是志愿者的亲自参与;慈善的实质是“移动”,强调的是给予金钱和物质上的帮助。因此,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应该更好地体现出志愿服务的社会动员、社会融合、教育引导、促进和平与发展等众多社会功能与特点,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社会参与广泛、服务对象众多的特长,切不可简单地与单一的慈善活动混为一谈。

3. 志愿服务的时代内涵

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和金钱等,自愿为国家、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公益行为。国家《志愿服务条例》定义志愿服务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志愿服务具有五大原则,即: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以上基础知识是界定与衡量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重要标准,我们要在具体志愿服务实践中认真把握,准确理解,仔细甄别。

二、哪些人可以成为志愿者

“十三五”时期,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汇集的注册志愿者已经超过了1.9亿人,实现了预期目标。2021年,全国实名志愿者已达2.09亿人,志愿服务组织达108万个,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呈现方兴未艾的良好势头。志愿者们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志愿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时间就做志愿者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当前,越来越多的人们羡慕志愿者的光荣称号,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成为志愿者。

1. 哪些人不适合做志愿者

在回答“哪些人可以成为志愿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哪些人不适合做志愿者”或者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

首先,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但并不代表人人合格。胸无大志、鼠目寸光的人不是合格志愿者,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人也不是合格志愿者。

其次,志愿服务处处可行,但并不代表处处有效。沽名钓誉、花拳绣腿的人不是有实效的志愿者,朝秦暮楚、三心二意的人也不是有实效的志愿者。

最后,志愿服务时时可做,但并不代表时时满意。心高气傲,嫉贤妒能的人不能成为令人满意的志愿者,立竿见影、投机取巧的人也不能成为令人满意的志愿者。

不适合做志愿者并不代表不能成为合格的志愿者,怎么办?下决心在志愿服务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以求达到“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2. 正确区分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

“志愿者+社工”是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领域内的一种重要模式和常见的工作方法,很多志愿者不清楚什么是“志工”,什么是“社工”,不能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与作用。“志工”就是志愿者,顾名思义就是义务工作,是指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以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主要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相同之处是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而服务社会的群体,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都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范围。二者间的区别是主要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社会工作者是拿工资的,而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是无偿的。同时,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职业是一种特有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需要有从业资格证书,需要遵循严格的专业伦理和价值。而相比较之志愿者则呈现出来源广泛、专业资格宽泛的特点,换言之,只要坚持自愿、无偿、利他等原则的社会成员都可以成为志愿者。因此,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区分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从而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特点与特长,更好地体验志愿者的光荣与梦想。

3. 志愿者要拥有志愿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简称为志愿精神,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曾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志愿精神也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志愿精神的赞美。志愿精神的产生基于个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爱心与责任感,而这种爱心与责任感又取决于个人的成长背景、教育和经验,也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志愿服务也是个人表达其对人类和社会爱心与责任感的一种方式。我国的志愿服务提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因此,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要学习拥有这种志愿服务的精神,传承中华文明,拥有更高的道德理想与追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为什么要参加新时代志愿服务

当前,志愿服务已经渗透到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是最应该成为志愿者的群体,每一名志愿者都要清楚为什么要参加志愿服务,新时代志愿者的光荣在哪里?

1. 志愿服务践行党的宗旨

志愿服务让党的宗旨更加近民情、接地气,有利于使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投身志愿服务不仅彰显党员干部的社会公德,更是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和先进性的充分展示,是打赢作风建设之役的有力武器。因此,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八小时服务向“全天候”服务转变,是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党的宗旨、宣传党的政策与主张的大舞台。

2. 志愿服务培养奉献精神

党员干部在忠诚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无私奉献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和金钱等资源,不仅为社会和群众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便利与帮助,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培养了奉献的品质与习惯,这种奉献精神同时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反馈到了本职工作当中。新时代志愿服务代言自愿无私奉献,日益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奉献精神、展示党员干部风采与形象的大舞台。

3. 志愿服务彰显人民情怀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在实践中进一步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化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拉近了与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志愿服务就像架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间的一座连心桥,它一头传递着党和国家的温暖,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的冷暖,志愿服务的涓涓细流暖人心、聚民心,是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培养人民情怀的大课堂。

4. 志愿服务转变工作方式

新时代的志愿服务逐步成为有效回应社会新需要、解决社会新矛盾的重要工作手段,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环节,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载体。志愿服务中的自觉自愿、助人自助、换位体验、长期常态等工作理念,不仅规范了广大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而且可以为从事本职岗位管理工作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促进工作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因此,志愿服务是高尚公益的事业,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学习转变工作方式的大课堂。

总之,新时代志愿服务是一项光荣而高尚的公益事业,让我们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时刻牢记志愿者的初心与使命,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志愿力量。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