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抑嫱 实习生 李佳
“既然来到了这个村子,就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一定要想办法为乡亲们找到‘金钥匙’、打开‘致富锁’,尽早过上好日子。”2016年3月,长白县边境贸易(长白口岸)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莹,被选派到长白县长白镇民主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1200个日与夜,他以满腔的热情,带领全村人民挖穷根、寻出路、谋幸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使民主村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为全县首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村。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王莹为自己定下的目标。驻村后,他主动走进农户家中,全面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全方位掌握全村第一手资料,做到“问题清”“底数明”。他还制作了“便民联系卡”发送到群众手里,他说:“要让村民在需要的时候能随时找到我。”
王莹成了村里的大忙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只要一个电话,他肯定出现。贫困户宋立军身患肝腹水,王莹为他往返民政局申请办理低保;低保户马秀梅意外摔伤,王莹为她办理临时救助资金;村民张希田年事已高,儿女不在身边,王莹每年带领驻村工作队帮助他维修蔬菜大棚……一件件亲力亲为的琐事,一个个忙前忙后的身影,王莹用一张“联系卡”拉近了他与村民的距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为民服务的赤诚热心。
民主村是城中村,人多地少的困境为发展扶贫项目带来了困扰。王莹与村干部一起,从村情出发,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村产业发展情况,深入村民家中听取意见,反复研究讨论,最后决定异地发展不老莓种植项目。项目确定后,王莹趁热打铁,驱车到周围乡镇寻求合适的种植基地,最终选中十四道沟镇干沟子村不老莓种植基地,并争取到项目资金20万元,购买了20亩不老莓成品苗,当年就获得收益2万元。
考虑到种植业受天气影响较大,为了能保证扶贫项目的收入,王莹又谋划了中华蜂养殖项目,并成功协调资金15万元,养殖中华蜂40箱。为了将养蜂事业发展壮大,他四处拜访联系专家教授、行业能手来村里传授技术,破解难题。通过书籍、网络等资源,王莹钻研学习养蜂技术知识,让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养蜂“技术员”,短短几个月,民主村的中华蜂养殖事业就走上了正轨。
2018年,民主村的蜂蜜产量喜人,但如何让产量变成效益却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拓宽蜂蜜的销售渠道,王莹亲自上阵,通过全省“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做起了代言,利用微信、电商等渠道推销民主村的蜂蜜产品,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仅蜂产品一项就为每位贫困户增收300元。到了2018年底,民主村贫困户实现人均年增收1200元,实现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脱贫摘帽的目标。
在王莹的带领下,如今的民主村环境靓了起来、道路宽了起来、生活富了起来。他也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践行了第一书记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