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丹心向党铸团结 真情为民谱新篇——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延吉市丹英社区党委书记王淑清

时间:2024-10-12 15:38:49 来源:延吉融媒

分享到:

在延吉市北山街道,有一个被誉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样板社区的丹英社区,这里民族团结氛围浓厚,各族居民亲如一家。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一位扎根基层23载、默默奉献的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淑清。近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会上,她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这是时隔十年后,她再次获此殊荣。她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如同璀璨星辰,不仅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也温暖了无数颗心。

一心为民,誓为民族团结倡导者

努力把社区建设得更好,一直都是王淑清衡量工作是否干好的标尺,也是她奋斗的目标。

“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只有把这个家建设好,大家才能安心、舒心、暖心。”这是王淑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丹英社区成立之初,基础设施薄弱,居民构成复杂,邻里矛盾纠纷不断。面对这样一个“烫手山芋”,王淑清临危受命,毅然担起了社区书记的重任。

“一定要干出个样来,打造一个新‘丹英’!”王淑清立下“军令状”,誓言要改变社区面貌,提升居民幸福感。

接手社区后,王淑清知道要想真正走进居民心里,就必须先过语言关。于是,她开始学习朝鲜语,从最简单的日常用语开始,一点一滴积累。渐渐地,她能用朝鲜语与居民进行简单的交流,这不仅拉近了她与朝鲜族居民的距离,也让她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王淑清为了改善社区环境、惠及民生先后打下60多张欠条。也正是她躬身实干的这份责任和担当深受3000户居民的喜爱,大家也都亲切地称其为“王妈妈”。

敢作敢为,甘当民族团结实干者

丹英社区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较多,特殊群体的生活和心理问题成为了社区工作的“头疼事”。于是,她再次立下“军令状”,为辖区的“一老一小”找代理亲人,成就“朝夕美好”,提升特殊群体的幸福感。

在她的多方奔走和积极协调下,“蒲公英之家”应运而生,社区与7支军警队伍结成共驻共建对子,对接部队官兵与辖区内100余名各族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结成“亲人”。78岁的朝鲜族空巢老人金胜淑和“兵儿子”刘占峰就是其中的一对。十几年来,他们互相照顾、相依为命,成为了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于亲人的母子。每当提起这段情缘,金胜淑老人总是眼含热泪,感激不尽。

“‘蒲公英之家’不仅解决了特殊群体的生活和心理问题,更促进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王淑清介绍道。

今年,她又将“蒲公英之家”升级打造成“红石榴之家”,为各族群众和青少年提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式交流的阵地保障。

凝心聚力,争做民族团结创新者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社区党委书记,王淑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带领各族群众携手并进,共同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幸福社区。

为了让社区这个“家”更有凝聚力,王淑清组建了全国首个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搭建起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她带领各族居民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广泛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在她的努力下,丹英社区各族居民在生活上相互帮助、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相互借鉴、习俗上相互尊重、情感上相互亲近,共同绘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幸福画卷。

今年,在互嵌交融工程的推动下,延吉市总结提炼、大力推广北山街道丹英社区经验,建设100个像丹英社区一样的“互嵌式”社区。王淑清三立“军令状”,再接再厉求突破,在团结凝聚各族居民群众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她带头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路、民族团结文化庭院等特色项目。

同时,她还建立“一核十元八共”党建联盟体系,凝聚驻街军警、共建单位、两新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带领社区各族群众常态化开展“邻居节”“社区音乐会”“趣味运动会”等各项活动。

如今,王淑清已年过六旬,但工作起来却劲头十足。她始终把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无论大事小情,都亲力亲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王淑清对丹英社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我们丹英社区始终坚持把增进民族团结作为全局性的工作来抓。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丹英社区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接受采访时,王淑清目光坚定地说道。

初审:黄同宇

复审:曹阳

终审:王军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