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延吉市依兰镇。1930年,中共王隅沟支部成立,1931年,中共王隅沟区委成立,下设王隅沟、柳菜、松林洞、北洞和南洞支部,领导当地群众开展了1931年的“秋收”斗争和1932年的“春荒”斗争。通过这些斗争,广大群众受到了锻炼,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1932年春,日本侵略者“讨伐”依兰沟和王隅沟地区,制造了“五•一”惨案、“三户村”惨案、南阳村“下村惨案”、“李医生沟”惨案,依兰沟遭受了严重损失,后来依兰沟群众转移到了王隅沟。
1932年夏,中共王隅沟区委选拔优秀党、团员成立了王隅沟游击中队,任命金东九和金洛千同志为中队领导。
同年夏末,党派王德泰同志到三道湾山林队“长江好”中从事兵运工作,年底他从山林队带出20人,来到王隅沟,加入了游击队。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一团团部
游击队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政权的建设。1932年秋,以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同志为首的中共东满特委和中共延吉县委机关迁移到了古城村。
同年11月2日,在中共东满特委和中共延吉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在王隅沟中村召开了王隅沟区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王隅沟区苏维埃政府。王隅沟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宣告了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正式创立。
1933年,根据党中央《一•二六》指示信的精神,将王隅沟区苏维埃政府改称为王隅沟区人民革命政府。
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也促进了抗日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到1934年初队伍发展到了300余人,于1934年3月扩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第一团,成为了装备好,战斗力强的武装队伍。
1934年秋冬,敌人采用了野蛮的“堡垒战术”和“焦土战术”,向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大“讨伐”。同年12月与敌人作战中,因敌我力量悬殊,放弃了四方台,转移到了三道湾抗日游击根据地。
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自1932年筹建到1934年末撤消为止,留下了许多遗址。

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

王隅沟苏维埃政府旧址
留下的遗址有中共东满特委和中共延吉县委办公室遗址、王隅沟区人民革命政府遗址、王隅沟战斗旧址、北洞抗日兵工厂旧址、王隅沟北洞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大会址以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第一团团部旧址等。

王隅沟战斗旧址
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东满特委和中共延吉县委机关旧址
王隅沟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战的军事核心,建立了首个抗日政权,推行了土地自给,其军民协作模式与红色精神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初审:黄同宇
复审:曹阳
终审: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