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2月20日,中共满洲省委在给东满特委的工作指示中明确指出:“发动游击战争是东满目前主要的任务”,指示东满特委要“在游击战争中和群众斗争中建立和发展真正的游击队组织”,“要建立游击队中党的坚强力量”。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东满特委于同年4月再次要求所属各县抓紧组建反日游击队。
延吉县在东满各县中党的力量强、群众斗争基础好,在各项斗争中走在东满各县的前头。根据中共中央、满洲省委和东满特委的指示精神,中共延吉县委组织力量,着手创建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1932年2月至3月,中共延吉县委根据东满特委明月沟会议精神,召开党团积极分子会议,决定发动群众,夺取敌人武器,创建反日游击队。各级党团组织号召人民群众“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钱出钱”,开展夺取武器的斗争,在动员武装抗日的同时,动员工人、农民甚至老幼妇孺一同参与,人民群众积极响应东满特委的号召。在开展春荒斗争的同时,领导依兰区、海兰区、三道湾区、老头沟区和八道沟区等地组建赤卫队,开展了群众性的夺取敌人武器的斗争,取得多次胜利。
2月,依兰沟赤卫队袭击日本军警,夺得8支步枪,成立了反日武装赤卫队。3月,赤卫队用木枪袭击苇子沟亲日地主孟家大院,夺取了2支长枪,接着又袭击春兴街伪巡警分驻所,缴获了7支枪。4月,日本侵略者再次“讨伐”依兰沟,制造了“五一惨案”“三户村惨案”“南阳村惨案”,杀害了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烧毁了民房,依兰区群众被迫转移到了王隅沟。
同月,老头沟赤卫队在局子街、老头沟等地袭击伪警察署,在朝阳川附近袭击亲日地主庄园,缴获15支步枪和几支猎枪。夺取敌人的武器,建立了老头沟游击队。
1932年4月,以王隅沟赤卫队、游击队为基础的王隅沟游击中队成立,金东奎、金洛千先后任队长。王隅沟游击中队成立后,多次与敌人交战。6月,偷袭依兰沟敌军营房;7月,阻击小百草沟日伪军“讨伐”队;8月,联合反日部队袭击八道沟;9月,袭击路过春兴街的日本汽车,联合反日部队攻打九龙坪。这只是诸多战斗中较大的几次,游击队少则杀伤几人,多则杀伤20余人,并缴获了一些武器和物资。
同年春,烟集岗赤卫队员金虎哲率领15名队员不分昼夜活动在范洞、范家沟一带观察敌人动向。一天,南坪4名武装警察上街回来,游击队员埋伏在回来途经的菜地里将他们全部打死,缴获武器子弹后胜利归队。
同年夏,依兰沟共青团员金充镇、金哲镇兄弟在延吉大成村河边地里铲地,一名警察走到河边命令他们背他过河。金充镇背着他走到河中心,将他摔进河里,夺下他的手枪,不久,他们用这只手枪袭击伪保安团分住所,夺取了11支步枪。赤卫队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依兰沟游击队。
9月,海兰区花莲里游击队成立,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花莲里游击队领导当地群众夺取敌人的武器,并在花莲里的柳亭村、中村、上村、东沟等处支起铁匠炉,打制大刀、扎枪等简陋武器,并出售凑集的粮食,买了3支筒炮、1支手枪。
10月,延吉县委在依兰沟北洞(今延吉市依兰镇古城村境内)将依兰沟游击队和老头沟游击队合并,组建了50余人的延吉县游击队,朴东根任队长,朴吉任政委。不久,党组织指派王德泰到三道湾“长江好”山林队从事兵运工作。12月,王德泰从山林队带出全副武装的20人到依兰沟,加入延吉县游击队。
八道沟赤卫队以大刀、土枪、长矛等为主要武器,夺取地主武器,武装自己。延吉县游击队组建后,八道沟赤卫队改编为延吉县游击队驻富岩游击中队,林胜奎任中队长,下辖长财、七户村、富岩、石人沟4个游击小队。1933年1月,花莲里游击队30余名队员在金顺德率领下转移到王隅沟,编入延吉县游击队。
同月,延吉县游击队扩编为延吉县反日游击大队。朴东根任大队长,朴吉任政委。游击大队下设3个中队,队员130余人,80%以上是党、团员,拥有步枪60余支、手枪15支,以及相当数量的土枪,在东满地区游击队中人数最多,战斗力较强,素质最高。
经过1932年冬至1933年春对敌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东满特委直接领导的游击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延边其他各县的游击队一样,延吉县反日游击大队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队员大部分是朝鲜族。由最初的十几人、几十人发展到后来的100余人,逐渐成为东满地区“政治上最强”“技术上最好”的抗日武装,游击大队在建立过程中,始终保持党的领导,增强组织性,增进团结。游击队员们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充满了革命理想主义、乐观主义精神,在抗日斗争中播下了火种,为后来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广泛的抗日游击区、迎接抗日武装斗争高潮的到来,做好了政治上、思想上和军事上的准备。
初审:宋依凝
复审:曹阳
终审: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