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根本在于耕地,它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让耕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资产,是乡村振兴、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基础。当前,我州农民的耕种情况如何?怎样在现有耕地上实现收益最大化?跟随农民备春耕的脚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3月14日,天气晴好。敦化市红石乡红石村开发组农民孙德堂抓住这难得的好天气,收拾散落在地里的玉米秸秆。因为没有大型机械,全靠手工,2公顷多地他忙活了好一阵子还没清理完。年近七旬的孙德堂没有什么文化,使用的通讯工具还是一台小屏幕老人机。用他的话说,家里的一台8马力手扶拖拉机是最大的农机具,种地30多年,靠的只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播种、施肥全靠手工,光种地就要20多天,为了不耽误播种,必须提前把地收拾出来。”孙德堂告诉记者,他家里只有老两口,身体都不太好,泡在地里忙活一年的收入仅够当年花销。
在我州,像这样只有一二公顷地、靠手工耕种的农民不只孙德堂一家。与落后的“孙德堂”们对种田前景的“担忧”形成鲜明对比,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延吉市朝阳川原种场4队孙国光则对种田充满了希望。
“你看看,我选购的化肥和种子全部是知名企业的产品,在质量上有保证,今年肯定增产又增收。”3月16日,记者来到孙国光的库房,看到库房宽敞的空间内堆满了新进的化肥和种子。孙国光种植65公顷旱田,他对自己种地水平很有信心。“稳产、高产主要靠的是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和先进的种植技术。” 孙国光告诉记者,今年打算全部种植玉米,目前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已经全部准备好,就等开犁了。
40岁的孙国光在农场承包耕地16年,已成为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他告诉记者,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粮食增产增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他根据农场不同地块,择优选用优质高产种子,加上统一管理、病虫防治、农技部门技术指导、机械作业等标准化生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眼下即将进入春播,也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但孙国光并不着急。在他的物资仓库内,大型播种机、植保下肥机、大功率旋耕机、大型拖拉机等春播农业机械一应俱全,除此之外,还有3台大型收获机。孙国光一边招呼着检修农机的师傅,一边介绍各种农用机械的用途。他告诉记者,以前种地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十分辛苦,现在全程机械化。
“现在国家惠农政策越来越好,每年除了种粮有补贴,购买农机也有补贴,今年我又购进一台大型玉米收获机,国家补贴近10万元,我们种粮大户干劲倍增,不能辜负这么好的时代。”说到未来,孙国光信心满满:新时代的现代农业,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扩大土地承包面积,提高种植技术,提升粮食产量,让土地真正成为增收致富的“法宝”。
“ 庄家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如今,庄稼的营养供需也实现了供给侧改革。” 3月16日,记者在延吉市祥禾农资商店看到,选购肥料的农民挤满了店铺,延吉市朝阳川镇三峰种植专业农场的全龙范一边选肥一边向记者讲述种田经:“如今都是测土配方,缺啥补啥,农民只要站在自家地里拨打12582电话,就能知道自家地块的土壤养分状况,需要补充量和化肥实物用量,然后根据收到的短信进行施肥。”据州土肥站副站长战美松介绍,今年全州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力争实现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好处多,可通过测土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即能避免肥料浪费,减少投资,提高肥料利用率,又能养分供应协调,提高作物抗病能力,改善农产品品质,最重要的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测土配方只是我州推广的先进农业技术中的一项。州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钟世会表示,今年全州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主线,重点落实水稻抗冷综合栽培、玉米免耕垄侧栽培、大豆垄上双行栽培等绿色增产增效技术36万公顷以上,全州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力争达到31%以上。同时,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的前提在于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州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处长奇永川表示,今后,我州将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扩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确保粮食生产约束性指标任务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大力发展马铃薯、苏子、杂粮杂豆等作物。依托我州山区资源优势,发展油用芍药、元宝枫、非林地人参等特色经济作物,努力打造生态特色产业基地,让农民在现有的耕地中获取最大的收益。